中和论道第四十八期:杨同军博士作“汉字与汉语世界”学术报告

发布者:马科中发布时间:2018-12-05浏览次数:530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年1128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四十八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如期举行。本期主题为汉字与汉语世界。由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副院长主讲,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主持。我校文学院阎岩书记,音乐学院李莉副院长,郑绍婷副教授,甘肃省社科院索国勇副研究员,我校哲学系王金元教授、姜宗强博士、师庭雄博士、朱海斌博士及百余名哲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论道伊始,杨同军老师从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角度展开,为我们简要介绍了汉语的谱系分类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详细解析了汉字及汉语的早期使用情况。随后,杨老师从汉语经典的解读角度展开对汉语世界的探索,通过对《尚书·尧典》《诗经·豳风·七月》《左转·晋灵公不语》《论语·里仁》和《礼记》《乐记》片段及《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的解读,指出虽历经千百年,但这些古汉语经典仍能为我们清晰地辨识和理解,这说明汉字很好地记录了我们的汉语言,也很好地记录了我们的汉文化,是值得珍惜的。最后,杨老师通过《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对《史记》中“本纪”一词的释文展开解读,并指出只有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字本身,才能通过历史背景等外在的分析对经典有更准确和更深刻的理解

在答疑环节,杨老师就汉字与汉语的不足之处汉字与汉语经典所形成的文本世界和文化家园对今天中国人的意义汉语是否适合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的发展中国语言中是否有等级观怎样回到原点创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伪造的甲骨文为何没有被识破等问题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论道结尾,李朝东教授对此次论道作了总结。他认为文字与语言包含民族生存的意义,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的智慧以编码的方式保存于语言中,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对汉民族文字保有温情与敬意;他同时引用了诠释学作者视域解释者视域以及效果历史的观点就文本的诠释问题进行了论述,他指出我们在回到文本的同时要解释出新意来,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吸收西方解释学、现象学等方法的精华,使中西两种文化的优势互补融合,这样才能走出传统,并向世界提供我们中华民族应该贡献的智慧和优秀资源。最后,李朝东老师感谢杨同军教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报告。论道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