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和论道第二十一期:马世年教授作“ 法、术、势的疏离与对抗——韩非思想论析”学术报告


文章来源:研究生 发布于:2016-12-21 浏览:206

12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与中和集团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二十一期如期在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我校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处处长马世年作了题为《法、术、势的疏离与对抗——韩非思想论析》的报告。参加本次沙龙的有我校党委书记陈克恭研究员,纪委书记姚志宏,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中和集团董事长洪涛,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姜宗强副院长,哲学系系主任王金元教授及在场百余名师生。

马世年教授认为,在重新阅读韩非、理解韩非思想时,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文本、思想、价值的维度,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还原,还原到春秋战国时代。借用学术界比较前沿的观点叫“诸子还原”。如何对两千多年的韩非作重新认识与理解,就要借助“诸子还原”的基本原则,就是回到历史的语境,回到当时的观念、当时的话语模式,不要强解诸子,不要用现代观念的概念去生搬硬套历史。马教授以彭铎先生的由中华书局发行的《潜夫论笺校正》 著作为例,指出经典本身就是文本被后人不断的理解、被注疏、被诠释的过程,我们读书不能离开原典,才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才能发现意义和价值,所以经典和注释之间不能简单的分开。其次马教授从韩非子其人其书,从他的生平遭际及著述来对韩非子思想做了解和思考。韩非被李斯谋害于秦国,最终并没有逃脱一种悲剧性的命运。著名的“韩非之死”在马世年教授看来,李斯非嫉妒而杀非,马教授引用钱穆先生的话是“政论”即国家利益不同,韩非“存韩弱秦”,小国涉乎大国之间,境地非常危险,韩非两次入秦,甚至不惜挑拨秦王与重臣间的关系来保存自己的祖国,让李斯认识到韩非思想及其行为的危险性,这才有了韩非的杀身之祸。后来韩非的门徒整理老师的学说汇为一编,此为韩非学说的第一阶段;汉朝初期后来的整理者(宫廷档案整理者)把一些材料放到编著里,这就有了学说发展的第二阶段。

接下来马教授从法术势本身的内涵及相互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并通过区分法术势含义来回答“怎样的疏离与对抗?”法术势三家各有渊源,三派内部又各有对抗与疏离。韩非子把势看成君主治国的根本,再配合法术,有这样的一个逻辑关系。这是疏离,再看对抗。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构成了韩非法家思想的重要支撑,也有管仲、晏婴、子产等思想的融合与贯通,这些构成了对先秦诸子共同继承的资源,还有更多的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法家思想的继承。韩非思想既是对老子思想的发扬,也是对自己的新变。老子思想、荀子思想对韩非思想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韩非思想本身也是集成的。韩非认识到法术之间的紧张关系,简单说法术之间有矛盾与紧张存在,法和术缺一不可,二者并成。法和术紧密纠缠,如果把法和术分开来作用,韩非认为也不行,在这样疏离与对抗之中又看到了法和术的统一。马教授高度赞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法并治”思想的重要性。没有法,天下不安,要让人心顺服,必须要让德性滋润人心,

紧接着马教授探讨了韩非思想的流弊。韩非在历史上非常复杂、备受争议的。怎么来认识他?秦王朝的建立无疑还是受韩非思想的影响,但是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从始皇帝到二世短短的十五年,不能不令人深刻反思。韩非思想对于秦帝国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不可否认,但是秦国的快速灭亡又说明问题出自了哪里?有人认为是秦王朝推行的五行学说的终止学说导致了秦王朝的快速崩塌,马教授否定这种观点,他认为不是韩非的理论出了问题,而是秦王朝把它用错了。秦王朝冥顽不化,“一夫夜呼而乱者四应”,取和守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道不易,政不改”,才是秦灭亡的真正原因。马教授认为所有王朝建立初期不一定是儒家思想在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稳定后必然会回归到儒家中去。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值得以后的国家吸取经验与教训。

最后马教授认为通过研究认识到韩非为人极其冷酷,他从根本上讲人的冷酷自私诡诈都是人性的扭曲,人们将韩非子的人性归为戾、恶都是一种误读。他背后表现的是人性的扭曲与人性的悲哀,这才是韩非子思想打动我们的地方。马教授认为,韩非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韩非子关于人性认识的深刻,他对政治学、政治伦理学的细致入微的把握,他提出来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思想,都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先秦诸子本身就有改变社会的救世的、现实的价值维度,并认为通过研究韩非思想对现代核心价值观的传统表达也具有参考意义。

李朝东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认为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特殊、重要,对于形成中华民族文明的根基、奠定它的基础很重要。经过夏商周三朝的沉淀,在各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形成了世界文明的轴心时期。孔子、老子等大思想家非常活跃,形成了各家各派的思想与传统。那时的知识分子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既想创造影响时代的思想,在传播思想的同时又想把思想用于经国治世。从韩非子到达秦国开始变法,法家思想基本上占据了主流地位,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法家进入庙堂,成为指导帝王们变革变法强国的主要的思想。而儒家便成为各个国家储备人才的用途。儒家和法家两家共同的思想糅合者——韩非子把法术势三家集大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当时“百家齐放”的众多学术思想中占有的独特位置与地位。这个理论体系对大秦帝国的架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讨论与学习不仅是了解他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研究韩非思想对中国帝国思想的架构形成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怎么去更好的比较传统和现代政治结构的特征,我们认识的思想才有根,才有深度,才能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好的把握。李教授认为今天晚上的讨论既是我校学者的风采展现,也是在整合三大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向积极实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自信”靠拢。

最后,听众们对马教授的讲演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下学期仍然期待各位老师同学继续关注“哲学沙龙——中和论道”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