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纪念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暨“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文章来源:学院办公室 发布于:2017-05-15 浏览:339

5月13日,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由西北师范大学和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 5•17 ’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暨‘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学生发展中心召开。来自省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围绕“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就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促进我省社科理论工作繁荣发展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教授,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王海燕,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范鹏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研究员,甘肃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湖教授,甘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张亚杰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陈克恭研究员,校长、博士生导师刘仲奎教授和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师生代表等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朝东教授主持。 

 

刘仲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之后,学校积极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力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出台了《西北师范大学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北师范大学将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新的契机,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把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冯湖在致辞中指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党的领导,坚守党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紧贴中央和省委工作大局,着力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脚踏甘肃实际,求解甘肃问题,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张亚杰在致辞中指出,让实践探索升华为理论成果,让理论成果指导引领实践行动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以来,省委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推动总书记讲话的深入贯彻落实。围绕省委提出的打造理论陇军和理论高地目标,突出抓好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加强社科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牵引作用。依托“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省内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下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上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希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部署,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王海燕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发了我省教育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强调,全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质上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真正知其要义、懂其精髓,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好、维护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育才新格局,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质量;全省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切实肩负起领导、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历史重任,努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省教育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郭建宁、梁枢、范鹏、王福生、陈克恭和我校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赵逵夫教授围绕“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探索、文化建构,国学学科趋势化前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融通等方面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六位专家的报告以文化自信为学术视角,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及其历史脉络、文化基因及其文化内蕴的解读阐释,精彩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和理论魅力 。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宗礼教授和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新平教授分别主持大会主旨演讲和学术研讨。来自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师代表做了交流发言,并和师生作了互动交流。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任虹宇同学聆听报告后说,六位教授学识渊博,报告各具特色,或是大气磅礴,或是诙谐幽默,或是脚踏实地的探索。他们身上展现出了对学术研究的专注态度,对社会发展的深入体察,对国家建设的深情关切。前辈人仍意气风发、孜孜不倦、探索前行,吾辈人心向往之,更为义不容辞。

“通过聆听这么多专家学者的讲座和研讨,不仅让我们再一次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的深刻理解,增强了投身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的责任感,而且让我们对文化自信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重大命题有了全新的认知,切身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肩负的重大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素养的提升、精神品格的锤炼作为重要责任,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政治信仰,励志读书、发奋研习、注重实践、立德立言,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学问、养学风、多创新、勤奉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应有的努力。”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李振超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金建萍老师认为,研讨紧紧围绕“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就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如何融通、如何呈现“三种资源”等议题对继续发展21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开了历史的、实践的、理论的和文化的解读。在回顾一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贡献,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分析了形势、沟通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指明了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拓展了学术资源。研讨会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深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真正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统一起来,树立学科自信、专业自信、课程自信,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有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