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胡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说服而非灌输


文章来源:学院党务 发布于:2018-06-12 浏览:466

 2012年,我博士毕业来到西北师大,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刚走上讲台,没有教学经验,只能原原本本按照教材的章节目录讲解,选用的教学素材陈旧,学生听起来乏味,看手机的、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我讲课的寥寥无几,我感到有种巨大的挫败感。
    问题一定出在我身上。
    2014年,我决定在以往教案和课件的基础上,来一次全面彻底的改革。首先是专题讲授,每次课讲一个专题。专题如何选?第一,教材上重要的主题都会讲到,比如理想、爱国。第二,我做过调查,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多个专业的学生都想听什么。结果有两个话题是比较关心的——学习和爱情。第三,一些学生不知道、我认为很重要的主题要讲,比如独立人格、批判性思维。专题讲授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保障了每堂课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我在第一次课就贴出完整的专题列表,学生上完一节课,会拿出列表对照,期待着某个专题的讲述。
    其次,补充新知识。我是学哲学的,除了研读外国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如《柏拉图全集》等,也喜欢看一些经济学、心理学、科学史、批判性思维、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书籍,如《怪诞行为学》《潜意识》《科学的历程》《学会提问》《人工智能的未来》等。这些方面的积累使我能够补充新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新知识往往是反常识的,我给他们讲过一个案例。类似于新东方一样的XX英语培训机构曾推出两款服务,一款是标准服务,收费1280元;另一款是更好的服务,收费1580元。“更好的服务”不论是教师的配备,还是课后的习题,都比“标准服务”更好。本来是件好事,结果遭到客户的投诉。客户问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更好的服务”好在哪里,为什么要多交300元?我们都知道,一个老师比另一个老师讲得好,好多少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后来他们想到一个办法:改变一个说法。把原来的“标准收费”改成“优惠收费”,把原来的“更好的服务收费”改成“标准收费”。只是改变了一个说法,其他的都没变,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投诉了。为什么改变一个说法有如此大的魔力?讲到这,我顺理成章地抛出一个术语——锚定效应,然后着重解释这条原理。从反常识的案例出发,总能吸引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每当补充新知识时,我都能看到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把我的内心像火一样点燃。
    再次,让学生听得更清楚。公共课的阶梯教室人数多空间大,扩音设备固定在讲台上,不利于近距离和学生交流。我配备了小蜜蜂(随身扩音器),效果还是不理想。我又购买了教师发展中心使用的同一款无线设备,并购买了训练发声的书籍,尽量调整好气息和语气语调,走下讲台,近距离和学生交流,让他们听得更清楚。
    第四,精心制作课件并及时更新。我使用苹果电脑独有的keynote软件制作课件,自费参加专业人士的培训,系统学习了keynote的各种功能,掌握了图片搜集和剪辑、音频视频剪辑等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课件制作水平。通过keynote制作的演示课件,影音材料丰富,简洁流畅,犹如一部简易的电影。根据每学期思修课的变化,及时对课件进行调整结构和材料补充,更新课件让学生获得了最新的信息,也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情绪。
    第五,强化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分为舞台剧和辩论赛,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感。学生们设计海报、制作哑剧,编辑背景音乐、租服装、练表情……这些舞台剧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
    这样一来,我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学生们甚至还期待上这门课了。
    2016年,学院进行思政课的尔雅课试点,我积极参与到试点改革中。尔雅课最大的特色是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课堂主要作参与式研讨。有时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有时要求他们针对某个问题打一场辩论。通常我会把课堂讨论分成四个环节,先是课程导入15分钟,然后组内讨论20分钟,接着组间讨论40分钟,最后课堂总结35分钟。
    上学期我为思修课班级创立了微信群,在群里发通知并组织讨论。我在主讲的《西方哲学史》《批判性思维》等课程中,曾创立了课后讨论群,学生时常在群里讨论问题,效果显著。上学期,我为思修课班级也创立了微信群,在群里发通知并组织讨论,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令人欣喜的是,思修课的教学还激发了学生爱智求真的兴趣。2012年,我举办的爱智读书会就吸引了不少学生。爱智读书会每周举办一次,每次三小时,现已举办了161期。它是专门针对哲学专业学生开的读书会,但历史、英语、化学、美术等专业的学生,常常跨专业来参加,阅读那些陌生的、晦涩难懂的哲学书,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型阶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担负起肩上的责任。这不能通过简单的灌输来实现,必须走近他们、有效说服。思政课的任务是说服而非灌输,重要的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接受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