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于:2018-12-25 浏览:565
2018年12月18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四十九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如期举行。本期主题为“《蒂迈欧篇》释义”。由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师庭雄博士主讲,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姜宗强博士主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副院长,音乐学院李莉副院长,甘肃省委党校张堡教授,哲学系王金元教授、贺更粹博士、胡好博士、朱海斌博士、张立恩博士以及来自各个学院的众多哲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师老师对《蒂迈欧篇》做了一个整体性介绍。《蒂迈欧篇》中的发言顺序是蒂迈欧(最高明的天文学家第一个发言)从宇宙的生成开始,一直讲到人的被造;然后,由克里底亚接着谈论被创造出来的人。随后师老师从相关二手资料中对《蒂迈欧篇》的评述入手,对文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最后,师老师介绍了伽达默尔在3万余字的长文中对《蒂迈欧篇》逐句逐段的阐释,认为在《<蒂迈欧篇>中的理念与现实》一文中,伽达默尔给出了全然不同的理解。
在答疑环节,师老师就“创造主和神之间的逻辑关系”、“物质在时间当中与什么相对立”、“《蒂迈欧篇》是否带有对女性的歧视”、“为什么火、土、数学比例是存在的秩序”、“逻各斯与密托思之间能不能找出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它们的关系”、“丑恶的东西是谁创造出来的”、“文本的很多观点已经过时,那么文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论道结尾,姜宗强老师对此次论道作出了总结,并对师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论道和在场观众们精彩的提问表达了感谢。他认为就是在不同声音的切磋中,启发了我们的不断思考。论道中提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以及“逻各斯与密托思的关系”等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最后,姜老师欢迎大家下学期继续参加中和论道并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此次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