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

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系列报道(一)|开讲了,新学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于:2019-02-27 浏览:929

      




 

2月25日,是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党委书记张俊宗、校长刘仲奎以及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走进课堂对大学生思政课进行督查听课。



在7号教学楼205教室,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候选明副教授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候选明老师利用手机自媒体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结合“新时代”、“民族复兴”两个关键词,分别从大学生自觉意识的觉醒:人生的青春之问;确立良好的精神追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中国精神的自觉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培育等五个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内容进行了课程导引,并向学生们推荐了该课程的相关必读书目。


张钰博士新学期给学生带来的第一堂思政课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张钰老师在对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进行勾勒的基础上,以“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等问题为导向,对这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了理论阐释,明确了这门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历程,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等,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2月25日下午,彭伟副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新学期第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课堂上,彭伟老师在对这门课程性质详细说明的基础上,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视角给同学们介绍了社会主义500多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围绕“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变成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解。



什么是思考?”“学会思考获得体认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大学生如何通过思考坚定修养的力量,塑造更好的自己?”朱海斌博士走上讲台,迎来了新学期他的第一堂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身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建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朱海斌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对“思”与“修”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释。他告诉学生,“思”不是回避问题或转换问题,不是诉诸于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不是用华丽的修辞和隐喻来描述事物,而是要通过自我省思获得真正的情感体认,给自己的行为示范、道德践履给出合理的理由。“修”则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方式,是对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


      

      

课后,张俊宗书记、刘仲奎校长分别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意见反馈。两位校领导认为,整体而言,老师们的教学设计较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思政课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方面的育人功能。同时,他们也围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获得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要求。

书记、校长走进新学期思政课堂,老师积极备课上好每一堂思政课,上下齐心,共同发力,推进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真正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