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于:2024-08-31 浏览: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帮助思政课教师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注重用鲜活的案例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结合推动《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见效,8月19日至25日,我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东北师范大学开展了实践培训研修。
8月20日,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东北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全和我院党委书记刘德雄分别致辞。李全院长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培训研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安排,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升我院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刘德雄书记致辞指出,此次研修既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的务实举措,也是贯彻落实西北师范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行动。希望全体参训教师提高思想认识、遵守培训纪律、认真研修学习,善于融会贯通、深学细悟,把在培训研修学习中的收获及时转化为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本次培训研修,采取理论辅导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理论辅导环节,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庞立生教授以《推进问题精准,内容精当,过程精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为题,围绕思政课的本质、思政课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思政金课等问题作了辅导。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史巍教授以《全面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为题,从“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培养方向、学生核心素养构成、人才培养内容等进行了分享解读。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海波教授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物史观基础》为题,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高地以《“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十七年探索与实践》为题分别从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硕博培养五个方面对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进行了介绍。着重从如何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做好国际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辅导。
实践教学环节,研修教师们集体参观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长春规划展览馆、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
在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参训教师了解了东北地区历史时期各民族所创造的多元文化,学习掌握了各民族共同开发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史实,进一步增强了树立“四个共同”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
在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思政课教师了解了长春电影制片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长春电影制片对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光影时空的浏览中、在经典影片的回溯中,全体思政课教师重温了时代的变迁。
在长春规划展览馆,全体思政课教师通过城市发展历史、城市科学规划、城市未来探索三个展览单元,对长春市城市的历史变迁以及城市设计理念,特别是长春作为我国东北亚合作开放高地、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有了了解,并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的新理念、新图景有了全新认识。
在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参训教师参观了综合测电区域、相机装调区、卫星总装区、环境实验等区域,近距离接触这家领跑中国商业航天的“硬核”科技企业,进一步增强了对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强国建设新动能新优势战略部署的认识。
研修期间,学院领导班子先后赴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主题,开展了座谈交流,并就今后我院与三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各自办学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交流达成了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