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5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委领导班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六次集体学习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委组织员参加会议,党委书记郎得明主持会议。郎得明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书面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北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监测中心副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袁健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第六部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 院长、党委副书记史小宁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题,从形成逻辑、丰富内涵以及科学方法论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进行导学,并作交流发言。
  •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会(第六期) 5月9日至11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会(第六期)在山西太原召开。副院长周方、副教授高晓英、青年教师孙雨蕾受邀参加会议。 周方作了以“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为题的主旨报告。报告从时代价值、逻辑内涵、现实审视、实践路径四个方面阐释了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结合我院在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索,介绍了相关经验,突出我院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甘肃)建设牵头单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全方位、系统性立德树人,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的积极探索。高晓英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重维度”为题作交流发言,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剖析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助力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机衔接和持续贯通的育人目标,使青少年群体形成共同的法治观意识,夯实法治社会基础,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孙雨蕾以“协同育人与数字赋能驱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为题作交流发言,分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困境,提出以“数
  • 喜报 |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在“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佳绩 5月10日,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主办,读者出版集团承办的“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省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兰州大学圆满落幕。我院2023级本科生马俊参加活动并获得最受欢迎“甘肃文化符号宣传大使”称号及决赛二等奖,我院教师韩璐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文化符号为桥 点燃青年使命担当本次比赛以“讲好文化符号故事,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自今年3月启动后引发全省高校广泛关注。作为全省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重要活动,赛事积极响应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省民委联合印发的《甘肃省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校园预选—线上复赛—直播决赛”的方式,打破地域壁垒,让彩陶、莫高窟、哈达铺等甘肃文化符号焕发时代生机。比赛期间,最受欢迎“甘肃文化符号宣传大使”线上评选活动吸引超63万人次参与投票,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符号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舞台绽放风采 共绘团结奋进画卷决赛现场,来自全省15所高校的选手聚焦甘肃特色文化符号,以青春视角讲述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根脉与民族团结故事。马俊以《彩陶漩涡里的古今对话——一枚纹样背后的民族交融故事》为题,通过解码彩陶纹样,串
  •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馆校联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实践活动 为健全馆校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立德树人作用,5月6日,“手心相牵・掌心筑梦 浸润爱心・共绘同心”——馆校联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实践活动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举办。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发展及华夏文明展示博物馆特色科普基地常务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俊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宏渊,副教授王斌、常精彩,青年教师王慧娟以及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参与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举行签约暨授牌仪式,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负责人汪枝俏向参与师生讲述了这座村庄的脱贫攻坚历程。马俊峰指出,“村史馆的陈列记录了布楞沟村在党中央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合力攻坚的奋斗历程,是展现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的生动教材。”王宏渊表示,此次合作既是一次资源整合的“启动会”,也是一场育人实践的“动员会”,更是深化校地合作、校馆合作,构建思政教育新范式的生动实践。“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指导教师王慧娟、宣讲团成员张飞飞采用“实地研学+移动课堂”模式,在布楞沟村史馆开展沉浸式教学,基于该村脱贫案例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岭小学,宣讲团
  • 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同心共筑中国梦——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近日,由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新疆)牵头单位新疆大学联合主办的“同心共筑中国梦”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举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与全国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4月26日,在吐鲁番博物馆举行的大中小学沉浸式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韩璐作为特邀代表之一,带来《马家窑彩陶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精品课程。在教学展示中,韩璐巧妙地从马家窑彩陶的纹饰、造 型、制作工艺等细节入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通过“文物解析 + 历史溯源 + 现实联结”的教学设计,以“小切口”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大主题”。整堂课程不仅借助实物图片、高清影像等资料,还设置互动问答等环节,引导现场师生一同解码马家窑彩陶背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共生的历史密码,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大的民族团结基因。其新颖的教学方式、深刻的理论阐释与丰富的实践案例,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行
  • 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走进第二附属中学开展主题宣讲 应兰州市安宁区统战部邀请,日前,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走进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知行校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宣讲活动。活动现场,4位宣讲团成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开宣讲。马俊以《彩陶漩涡里的古今对话——一枚纹样背后的民族交融故事》为题,讲述了5000年前彩陶上的漩涡纹不仅是艺术结晶,也是民族早期交融的见证,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民族交融的深厚底蕴。赵欢以《故事里的守望相助:以青春之力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画卷》为题,讲述甘肃多民族聚居的情况,鼓励学生分享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徐欢以《以青年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团结奋进崭新画卷》为题,通过文成公主入藏、抗战时期各民族并肩作战、独龙族脱贫等案例, 凸显了“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基”理念。江媛淇以《石榴花下的青年力量:共谱陇原团结新篇》为题,讲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等地学校教育活动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王万青医生的先进事迹,展现了甘肃省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呼吁青年学子从思想和行动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教师王昭与宣讲团成员向青少年学子发出倡议:思想上

通知公告

  • 14
    2025-05
  • 30
    2025-04
    尊敬的_____: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结合中西部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政治学会定于2025年5月17日在甘肃兰州举行主题为“知识创新与实践影响:区域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的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也是中国政治学会2025年组织召开的主题为“助力中国之治 阐释中国之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系列研讨会中的一场。诚邀您拨冗参会,并就政治学学科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地改革和发展实践以及当地政治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开展交流研讨。 二、举办单位 主办:中国政治学会 承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办: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
  • 18
    2025-01
    近年来,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因其理论和实践的效应成为国际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但是,囿于以往的“人头式研究模式”的影响,直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还处在分散研究、碎片式研究和零星式研究的状态,不仅一般学术界对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缺乏整体的、系统的和对话式的了解,就连研究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的队伍自身也处于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状态,往往研究一个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人物的学者,对其他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人物或者学派也是处于无知或者模糊认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很难能够往纵深推进,也很难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有益资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搭建一个全国性的理论沟通的平台,使全国研究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参与进来,打破自身研究的狭隘眼界,努力推动中国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化、系统化和学科化,就成为当下理论界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搭建这样的沟通平台,促进思想交流和学术交流,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共同体”,经过精心筹划,在西南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