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10浏览次数:982来源:本科教务

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央和国家对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的3个博士学位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硕士学位点、2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培养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事该课程教学的46名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22人。以专业建设为支撑,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作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8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出版和发表了26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科研论著,大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依托教育部、教育厅在我校设立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培训和提高,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需要相比,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形式化的理论说教和纯粹的“知识传授”,使课堂教学远离实践参与、远离心灵体验,失去了应有的生动性和时代感;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和互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难以培养和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方式还不完善,凭借考试成绩达标即合格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的人格塑造、精神成人和品德培养等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异常丰富,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因此,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既充满了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确立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特色;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2、基本原则

(1)坚持德育为先,塑造人格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要通过实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品质得到磨砺、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

(2)坚持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尝试和运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树立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成人的能力。

(3)坚持知行合一,突出实践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彻底改变单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做法,通过采取典型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有效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用心、用情感受客观世界、体验现实人生、领悟科学真理。

(4)坚持分类指导,尊重个性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打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个性特点,设计和实施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开放、自由、和谐、相宜的学习环境中,个性得到充分尊重、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5)坚持多元教学,生动活泼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师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要进一步体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创新能力,在把握总体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要求及能力的学生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应增加有关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深入改革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努力实现互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入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观看录像,组织学生课堂讲演、课堂辩论、让学生自己创作小品短剧等等,力求课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实际,寓教于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于适宜采取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并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适应现代青年学生信息获取的特点,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接触鲜活的社会实际。同时,一些专题讲座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企业家等为学生开展。

5、革新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易于考查学习效果的平时(过程)考核与期末(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发言与讨论、撰写专题论文与调查报告、学生演讲等情况;期末考试采用灵活形式进行,如开卷笔试形式或开卷综合论述某一基本理论问题等等,主要考察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知识运用能力。总评成绩评定中的构成分项及每项折算比例由课程组提出,经学院认定,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每门课程每个分项的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实际选择确定。

6、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依托学科带头人和课程组,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课程组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的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主动思考和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课程组要在争取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的同时,拟定选题由教师进行研究。学校在每次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中有2—3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予以经费支持。研究实践成果争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争取发表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并有选择地吸收到课堂教学之中。

7、设立校级科研项目。以学校Ⅱ类创新基地和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加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申报,设立“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项目”,每年划拨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该项目的资助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经费配套。

8、着力提高教师水平。激励教师积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别要求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1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学院制定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对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有重点的培训提高。

9、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学校通过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控。学院通过课程组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争创高水平的“精彩一课”。课程组联合教学督导小组,通过听课、座谈、检查、交流等方式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领导。成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协调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和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配合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

2、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电视资料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平台,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3、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投入。学校要投入专项的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工作。

4、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奖惩机制。在学校每年举行的优秀教学奖例中,有一定名额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对课堂教学不负责任、学生反映强烈,以至造成负面影响的个别教师要追究责任,给予批评教育、停课直至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