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新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与育人实效,确保新学期学生工作平稳有序、高效开展,9月10日上午,学院于田家炳教育书院410会议室隆重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工作会议暨新生班主任培训会。学院党委书记郎得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宏渊,团委书记、辅导员毛娅楠及全院班主任出席会议。西北师范大学学工部七级职员张金慧老师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出“1+2+3”工作法,强调安全底线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基石,必须始终绷紧安全弦,全方位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与校园稳定。在此基础上,应扎实推进两项关键任务:一是健全班级管理制度,明确班规细则,保障班级日常运行规范有序,二是深入调研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谈心谈话、家访、学业跟踪等方式,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与生活需求。同时,要聚焦“三个重点”发力,形成“底线守护+规范管理+精准育人”的工作闭环。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毛娅楠围绕新学期新生报到前置工作与日常管理重点进行了详细部署。她指出,新生报到工作需提前制定“任务清单”与“责任台账”,明确各环节负责人与时间节点,确保流程顺畅、服务到位。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抓好“动态更新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 9月13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在西北师范大学未来书院报告厅举行。学院领导、系所中心负责人、班主任和辅导员、家长代表及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典礼。学院退休教师许信胜教授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宏渊主持活动。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郎得明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65名本科生、94名硕士研究生和19名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他寄语新学子,一要厚植信仰根基,做真理的追求者,成长为具有坚定信仰的时代人才。二要锤炼过硬本领,做知识的攀登者,成长为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三要勇担时代责任,做实践的奋斗者,成长为奉献社会的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史小宁教授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123年的办学历史与办学成就,解析了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深刻内涵,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体系、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他强调,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的时代新人;希望同学们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塑造独立品性、自由精神与健
  •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田家炳教育书院410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教师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研究所(中心)负责人、在职教师代表及近三年新入职教师齐聚一堂、共话发展。党委书记郎得明主持座谈会。会上,郎得明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弘扬教育家精神,增强教书育人本领,以身正为范的形象和独具魅力的人格,涵养学子德行,引领学生成长。2025年荣休教师谈振好教授回顾了自己的求学与工作经历,讲述了从教35年的育人故事和教学体会,寄语青年教师要保持平和心态,脚踏实地,以爱心培育学生,以包容团结同事,善待身边每一个人。荣获2025年度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的曹亚斌教授与闪兰靖教授,分别结合自身教学与科研经验展开交流,鼓励青年教师立足现实、深耕专业领域,勤奋钻研,增强对学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珍惜平台、努力成长。青年教师于建贵、李少霞结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10日至13日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着力推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决策参考价值、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9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社科联合会指导,西北师范大学主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甘肃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成勇,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封清云,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张占斌,兰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先春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专家领学。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会。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致开幕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视察甘肃以来,省委省政府迅速带领全
  • 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第四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8月11日上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告厅举行。湖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许抗同志、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万球教授出席开班仪式,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孙健教授主持开班仪式。孙健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说明了本期培训内容的具体安排,并要求培训班学员能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顺利完成培训任务。许抗就思政课教师发展及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三点希望:希望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在科学的理念下行动;希望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在项目平台下工作;希望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在多维赋能中成长。陈万球感谢了承办方精心的安排,要求学员珍惜培训机会,遵守培训纪律,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研修进一步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本期研修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理论教学环节,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小宁教授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报告;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选明教授作了题为《思政课的内在结构与观测考量》的报告。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南京大学开展实践培训研修 8月21日至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南京大学开展了实践培训研修。8月22日上午,研修班举行了开班仪式。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郎得明、院长史小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乾坤出席开班式,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中心主任石建军主持开班式。李乾坤致欢迎辞,介绍了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成就以及干部培训方面的特色亮点。郎得明作了动员讲话,他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成绩亮点,对参与实践研修的老师们提出了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把思政大课堂与实践小课堂结合起来,全身心全过程投入学习;二要学用相长、提高工作能力。要认真学习聆听,仔细查漏补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要增强团队意识,严守培训纪律,自觉遵守培训研修的各项安排和要求,加强自我管理,做自我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开班式上,胡大平教授为培训班授旗,史小宁代表学院接受授旗。本次研修采取理论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理论专题授课环节,共举行了5场学术讲座。南京大学马克思

通知公告

  • 17
    2025-09
  • 30
    2025-04
    尊敬的_____: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结合中西部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政治学会定于2025年5月17日在甘肃兰州举行主题为“知识创新与实践影响:区域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的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也是中国政治学会2025年组织召开的主题为“助力中国之治 阐释中国之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系列研讨会中的一场。诚邀您拨冗参会,并就政治学学科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地改革和发展实践以及当地政治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开展交流研讨。 二、举办单位 主办:中国政治学会 承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办: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
  • 18
    2025-01
    近年来,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因其理论和实践的效应成为国际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但是,囿于以往的“人头式研究模式”的影响,直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还处在分散研究、碎片式研究和零星式研究的状态,不仅一般学术界对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缺乏整体的、系统的和对话式的了解,就连研究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的队伍自身也处于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状态,往往研究一个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人物的学者,对其他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人物或者学派也是处于无知或者模糊认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很难能够往纵深推进,也很难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有益资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搭建一个全国性的理论沟通的平台,使全国研究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参与进来,打破自身研究的狭隘眼界,努力推动中国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化、系统化和学科化,就成为当下理论界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搭建这样的沟通平台,促进思想交流和学术交流,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共同体”,经过精心筹划,在西南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