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价值,整合红色教育资源,构建馆校协同创新教学体系,打造多维立体实践育人平台,不断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6月2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全省23家红色场馆,举办了“馆校协同聚合力,红色铸魂育新人——‘大思政课’建设”交流研讨会。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岳峰伟,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贾玉婷,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雷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郎得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史小宁,西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韩璐以及来自全省23家“大思政课”馆校实践育人协作体成员单位的代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共120人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乔恩教授主持交流研讨会。史小宁在致辞中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馆校实践育人协同赋能优势的一次创新举措,也是学校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大
  • “理响”青春: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走进兰州新区 6月25日,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兵分两路,深入兰州新区基层一线,为当地干部群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职工及高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具有青春力量的理论宣讲。理论之光点亮民生图景 第一组宣讲团成员在褚红维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兰州新区栖霞中心社区以及甘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展开宣讲。 宣讲员们以青春视角解码时代命题。郭之豪从 “高铁速度” 切入,生动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活案例;赵欢带来格西王姆坚守养老事业的动人故事,分享对农村养老破局的深刻思考;田萌萌与张雯则从百年校史里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的校训传承讲起,阐释了两会精神下新时代的青年使命,激励着在场的青年们勇担重任;王羚以交通路网勾勒的民生画卷为蓝本,让大家切实体会到国家发展与个人责任的紧密联系。 宣讲结束后,成员们来到甘肃省经济社会展览馆参观,通过详实的资料、精彩的图片和珍贵的实物等多种表现形式,切身感受甘肃省的自然风貌、文明演变、革命征程以及现代化发展成果,也为未来的宣讲作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红色基因赋能产业创新第二组宣讲团成员在王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感受到化工园区以“党建红”
  • 理论走亲“甘浙行”, 淬炼宣讲“青骑兵” 为深化甘浙两地理论宣讲工作交流,6月17日,浙江省“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走进甘肃兰州,开展“宣讲走亲”活动。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现场观摩学习。来自浙甘两地的10名宣讲员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热点话题,打破传统的“我说你听”宣讲模式,以开放麦的宣讲形式,用“青言青语”讲述党的创新理论。从南北两山绿化到为民服务答卷,再到哪吒悟空来了,宣讲团成员把宣讲主题细化为一个个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小切口,让宣讲能“共情”,有“共鸣”,带来了一场充满青春活力与思想深度的盛宴。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宣讲团成员高楠、马俊以《雪域教育谱新篇:千年格桑开出数字未来幸福花》为题,分享了在甘南支教实习的实践经历,通过“云端课堂”“牧区数字化教学点”等案例,展现了西北师范大学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农村教育、民族教育的生动实践,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责任与担当。“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理论宣讲的无限可能。”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宣讲团成员张雅荣表示。成员江媛淇谈到:“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生活,理论宣讲才能更加生动鲜活。”大家纷纷表示,将学习借鉴浙江“讲身边人身
  •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案例教学集体备课会 6月18日,西北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联合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课程教研室联络员钟思雨主持,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管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树亮系统介绍了该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特色优势。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宇则立足新时代理论传播使命,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方向。在案例分享环节,西北师范大学孙雨蕾老师以“绿色密码:解锁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为题,通过生动的地方发展案例,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中国传媒大学周围光老师围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主题,从国际视野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逻辑。教学经验交流环节,西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璐副教授分享了“有风景的思政课”创新实践,展示了如何依托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两校吕艳君、李晓霞等六位教师代表分别就实践教学、特色教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张付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注重理论深度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
  • 我院教师参加甘肃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 6月13日,由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兰州工业学院主办的甘肃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小宁、副院长周方、姜宝莲,副教授刘姌、折祎、李莹洁参加研讨会。史小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意义重大,广大教师要强化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李莹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为题作示范授课。她从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路径等维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中国特色。她巧妙融入鲜活案例与时政热点,充分展现了思政“金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周方对示范授课环节进行点评,指出各教师授课过程逻辑清晰、案例生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示范。本次研讨会为甘肃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注入了新动能。
  • “青春奋进正当时 挺膺担当向未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暨毕业生思政育人大课堂圆满结课 5月28日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协办的“青春奋进正当时 挺膺担当向未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暨毕业生思政育人大课堂在西北师范大学云亭校区音乐厅举行。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兰州实验小学师生代表,以及西北师范大学机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家长代表、师生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此次思政育人大课堂。活动由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何继龄,青年教师张成恩、王亚妮,学生赖发珊、张祥领学。此次思政育人大课堂由“初心闪耀 理想信念的灯塔”、“科技强国 实践育人的担当”、“星海启航 挺膺担当的誓言”三个篇章构成。活动形式新颖多元,涵盖了合唱、舞蹈、朗诵、情景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犹如一道道绚丽的青春光谱,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奋进新征程中勇立潮头、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第一篇章:初心闪耀 理想信念的灯塔情景剧《初心》以青春之名,赴信仰之约。在热血与感动中叩问初心使命,展现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责任的坚定信念。舞蹈《东方红》以舞为颂,礼赞百年风华,激情演

通知公告

  • 30
    2025-04
    尊敬的_____: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结合中西部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政治学会定于2025年5月17日在甘肃兰州举行主题为“知识创新与实践影响:区域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的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也是中国政治学会2025年组织召开的主题为“助力中国之治 阐释中国之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系列研讨会中的一场。诚邀您拨冗参会,并就政治学学科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地改革和发展实践以及当地政治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开展交流研讨。 二、举办单位 主办:中国政治学会 承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办: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
  • 18
    2025-01
    近年来,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因其理论和实践的效应成为国际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但是,囿于以往的“人头式研究模式”的影响,直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还处在分散研究、碎片式研究和零星式研究的状态,不仅一般学术界对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缺乏整体的、系统的和对话式的了解,就连研究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的队伍自身也处于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状态,往往研究一个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人物的学者,对其他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人物或者学派也是处于无知或者模糊认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很难能够往纵深推进,也很难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有益资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搭建一个全国性的理论沟通的平台,使全国研究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参与进来,打破自身研究的狭隘眼界,努力推动中国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化、系统化和学科化,就成为当下理论界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搭建这样的沟通平台,促进思想交流和学术交流,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共同体”,经过精心筹划,在西南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 17
    2025-04
    附件-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