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文化强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林进平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作了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理解: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副院长姜宝莲主持。
林进平教授指出,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创新性理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这种理解并非对原初历史语境的刻板还原,而是以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和现代化的“前见”为视角,在 “传统-现代” 的时间与空间间距中展开深入解读。他从创造性理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诉求、创造性理解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理解这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
姜宝莲在总结中指出,在智能化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理解,无疑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正确、可行的道路。林进平教授的报告逻辑严谨、立意高远,为同学们推开了一扇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大门,有力地激发了大家在思想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报告人简介
林进平,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文化强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译介和编辑工作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专长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CSSCI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