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增岽教授线上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俊峰教授主持。
杨增岽教授首先阐述了我国社会思潮激荡变化的三个鲜明时期——五四运动后、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新时代,提出我们应适时调整对于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内涵的认识。其次,杨增岽教授立足当代,指认社会思潮研究的论域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对社会思潮本身的内涵、特征、影响(功能)、传播方式及其现当代的表现新形态的一般性研究;二是对国内几种影响较大的错误思潮的历史脉络、内容观点、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及其实质等的剖析;三是对诸种错误思潮的甄别、批判、引领及治理的路径方法的探讨;四是基于中西不同制度、国情和文化背景下的比较研究。最后,杨增岽教授归纳了当代中国研究社会思潮主要方法论,一是要明确研究社会思潮的实质与着力点;二是要注意对整个西方社会思潮包括西方思想史的整体把握;三是要注重西方历史性形成的概念与中国本土话语的区分;四是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把握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化逻辑;五是要注意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探讨社会思潮的流变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西方思潮的研究。这对准确判断、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以及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方法论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
讲座结束后,杨增岽教授线上与参会师生互动交流并就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
报告人简介:
杨增岽,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中央理论导师、入选首批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兼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基地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学术期刊编辑等。吉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特聘教授。近年来参与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多项重要文件的起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4篇。出版专著(编著)4部、参编参著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项,参与其它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年来先后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优秀工作者”称号两次、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及指导论文特等奖、第十四届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第十三届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受学生欢迎奖”、美国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 Scholarship)英才奖等多项荣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