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杨洪源副研究员线上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资本论>何以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从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隐喻谈起》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俊峰教授主持。
杨洪源老师认为,《资本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大众化著作。马克思于其中以隐喻叙事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借用“拜物教”“上帝”“息息法斯的苦刑”“摩奴法典”“魔鬼契约”等,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现代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工人阶级,被物质力量统治、彻底沦为工具并完全束缚于制度枷锁中的悲惨境遇;另一方面,马克思用“柏修斯的隐身帽”来形容他者对工人现状的全然漠视,以此告诫他们放弃完全依赖于其他阶级而获得解放的幻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最终运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隐喻,意在唤醒工人阶级被遮蔽的主体意识,重新彰显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杨洪源老师在讲座中分五个部分深刻地阐释了以上内容。
讲座结束后,杨洪源老师线上与参会师生互动交流并就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报告人简介
杨洪源,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研究。先后独立出版专著4部,合著3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和核心报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8)、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2017)、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