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占虎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6楼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文本间距、思想转承与意义空间—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之思》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学院王树亮副教授主持。学院青年教师、博士生及硕士研究生参加并聆听了讲座。
刘占虎教授围绕讲座主题,着重强调要尊重文本、守正创新,以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权和话语权。首先,刘占虎教授讲述了文本间距、思想转承、意义空间的涵义;接着,选取《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论述和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宣言为例进行讲解,实现了从制度逻辑到到思想转承的升华,最后到意义空间的补充、勾连和诠释,深刻阐释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思考。最后,刘占虎教授指出,我们要坚持方法自觉,从文本间距出发把握思想史的转承,最终过渡到意义空间,做到守正创新,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诠释权和话语权。
讲座结束后,刘占虎教授与参会师生互动交流并就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
报告人简介:
刘占虎,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哲学博士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访问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政治哲学研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青年项目和年度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4项(特别资助2项、面上项目2项)等,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专著《理想社会的此岸确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参撰《社会工程学导论》(科学出版社)《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人民出版社)等5部著作。独立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红旗文摘》《社会科学文摘》《党政干部参考》,人大复印资料、光明网、求是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奖、陕西省廉政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西安交通大学第五届“十大学术新人”。兼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社会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陕西省 “长安讲坛”主讲人、“西迁精神” 宣讲团成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基地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多家学术期刊杂志的匿名审稿专家。
撰稿:张晓恬
监制:仙玉莉
审稿:王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