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

发布者:梁凯博发布时间:2024-12-09浏览次数:170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12月8日上午,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占仁教授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系所中心负责人、师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德雄主持座谈会。



王占仁传达了省委和学校党委近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并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要求:一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把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研工作的第一主题,深入回答中国具体实际问题,力争推出更多有创见、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二要把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要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三要把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目标追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准学科定位方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四要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神圣使命。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紧扣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主阵地的功能定位,为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做出积极贡献。

王占仁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为契机,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以守正创新的定力和魄力,以理论主动把握历史主动,以思想之力激扬奋进之力,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精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彩苹教授作了题为《加快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言。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明确方向。党史党建学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突出政治性,服务治国理政,并肩负起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围绕“三个为什么”构建学科核心内容,阐明中国治国理政的深层次问题,并依托党史文献和文物深化研究,推动学科的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所所长王怀强教授作了题为《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发言。他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应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实践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形成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校团委书记、思政课教学示范与研究中心主任韩璐副教授以《术语革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标识概念与话语叙事》为题,结合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分享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理解。探讨了“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等标识性概念的理论创新及其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这些概念不仅回应了当前国内外文化迷失、文明冲突等问题,也为推动文化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持。未来要继续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走深走实。



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袁维杰副教授以《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为题,提出了在崭新的时间节点和发展关口构建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一是通过梳理政策文件,运用平行排列和总分排列的方式,建立政策之间的联系;二是运用哲学的辩证方法,在政治学重要概念间建立理论自洽的逻辑关系,形成规范性理论;三是通过科学实证方法,依托历史和现实政治现象的支持,进行理论创新,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西北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监测中心副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袁健副教授以《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全面理解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类型与特征,辨析自主性与片面认识,摒弃自我封闭和自大主义,推动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与合作。他提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包含关照中国情境的自主性、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主性、主体选择的自主性、关键知识供给的自主性以及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自主性五大特征。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长郝相赟副教授作了题为《深刻把握两个“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的发言。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指示,强调要坚持“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两大核心任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化和学理化研究是增强其生命力和阐释力的重要途径,应深入挖掘经典著作精髓,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需求,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形势与政策研究所所长漆调兰讲师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内涵》为题作了发言。她认为,党的话语体系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体现了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主动性。她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必须因时制宜,回应时代需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标志着中国理论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崛起,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深远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李莹洁讲师以《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为题,认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一方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思想政治教育系副主任朱荣康讲师作了题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言。他认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四个好”上下功夫。一是学习好。要深入研究原著,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领会好。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准确把握其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三是宣传好。要通过多种途径将理论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四是落实好。教师应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所副所长折祎讲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的发言。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深入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实践价值。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滋养。中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精神根基,也为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智慧支持。新时代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一步激发理论创新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所副所长王晓云讲师以《坚持效果导向,增强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针对性、实效性》为题作了发言。她认为,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讲求效果,只有通过清晰、易懂且具有吸引力的方式,才能确保理论精准传达并内化为受众的思想认知,进而提升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思想基础。高校教师应结合党的创新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推动学科融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在思政课堂上深入挖掘地方党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案例,通过生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的实践应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小宁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彰显马克思主义底色,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内容整体性、理论整体性、形态整体性、功能整体性上下功夫,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各项事业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卓越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以及党政管理人才贡献自身力量。要优化培养体系,形成一主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思政课程及教学体系的有机统一,形成同向而行的合力,形成多层次、多维度、一主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协同育人效果。要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史小宁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组织领导与管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质发展,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打造培育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宣讲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刘德雄作了会议总结。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深厚的理论素养、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振奋的精神面貌,踔厉奋发,为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