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勇担当 凝心聚力谱新篇 ——西师马院2024年度工作的“七个篇章”

发布者:梁凯博发布时间:2025-01-03浏览次数:10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踔厉奋发,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在党建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

坚持政治引领,激发党建工作新动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年开展1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举办处级干部读书班4次,交流发言19人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20次,1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部完成纪律党课讲授。积极推进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与集体备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职业成长发展等一体融合贯通,全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66人、培养发展对象74人、发展74名中共预备党员,68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为正式党员。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执行〈西北师范大学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西北师范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的意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学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质效,通过集体备课会、学术研讨等方式,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二个结合等学术热点,解读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权威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119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组织教师和西师“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60多场次,受众10000余人次。学院被评选为“2024年度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2024 年甘肃省“园丁奖”先进集体。








加强队伍建设,汇聚学院发展新力量

认真落实《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引育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事业发展蓄势赋能,引导全体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恪守学术规范,做“四有好老师”,立志成长为“大先生”。召开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从国内高水平大学引进1名教授和6名优秀青年博士充实师资队伍。指导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组织开展“全员磨课·打造金课”集体教研活动,有效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热情,取得积极成效。马乔恩教授荣获第七届全国青教赛思政组三等奖,马乔恩、刘姌荣获第七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学竞赛思政课专项组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二届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活动中,姜宝莲、韩璐、刘姌分别荣获相关组别一等奖,李晓霞、赫蓉分获所在组别二、三等奖。在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马乔恩、刘姌、姜宝莲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1位教师晋升为云亭青年教授,16名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推荐力度,史小宁教授新增为2024年甘肃省领军人才人选,曹亚斌教新增为第三批陇原青年英才选拔人选,马乔恩教授入选甘肃省第五批“飞天青年学者”。形成了高层次人才牵引带动教师队伍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组织教师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研修学习,加强与省内外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交流合作,邀请骆郁廷、冯刚、吴潜涛等知名专家来院传经送宝,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学术造诣、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教学能力,学院师资队伍持续优化,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推进教学改革,铸就思政课堂新高地

通过馆校合作、企校合作、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将甘肃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创新构建“云端智学平台、线下沉浸课堂、专题深度大讲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故事穿针、道理引线”的方式,让“大思政课”入脑入心,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亮点,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强化使命意识,扛实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重任,帮扶省内四所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牵头兰内五所高校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大合力。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甘肃)工作卓有成效,在教育部年检中获评“优秀”。






完善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新活力

不断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师范生实践教育,完善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新活力。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查找短板弱项,及时整改提高,夯实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基本功。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大纲》,与兰州海亮实验学校等10所中学携手,共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深化“见习、实习、研习”三习贯通的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师范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024年,学院学子斩获校级奖项250余项、省级及以上奖励55余项,其中创新创业类校级奖励70余项、省级及以上奖励20余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中荣获2银3铜,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3银3铜。以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为有效抓手,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学术活动,全年42名研究生参与相关实习工作,近20%的硕、博研究生参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项目申报,马乔恩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周方副教授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教学案例库》成功入选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新动力。










聚焦学科建设,开创科研发展新局面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塑造学院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学科规划、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深入推进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和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建设,凝练政治学理论学位授权点的学科特色与定位,圆满通过政治学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周期性合格评估。聚焦科研发展新局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动员学院教师申报各类研究项目,全年获批各类科研项目52项,其中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社科项目12项、甘肃省教育厅项目6项,科研项目“量质齐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鼓励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学术交流,搭建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人文讲坛”“政治学前沿”“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等品牌学术活动,围绕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思政课教学和党史党建等年度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邀请专家举办学术报告34场。








强化教育管理,展现学生成长新风貌

以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始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制定《学生请销假管理规定》,通过班主任会、主题班会、宿舍走访和晚归打卡等多种形式守护学生安全。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业与就业问题,健全奖助学金制度,充分激励学生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入学、毕业及形势政策教育,实施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丝路观察”政治学经典读书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铸魂工程等系列活动,形成32个宣讲视频和15篇共计30万字的专题报告,打造出颇具影响力的西师“小红马”理论宣讲团,切实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优先位置,举全院之力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召开就业推进会、举办2024届毕业生座谈与指导会,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全面提升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就业资源,开展“访企拓岗”活动,走访多家用人单位,承办5场招聘会。截至12月初,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0.5%,实现了全程帮扶就业目标。








深化社会服务,开拓实践育人新路径

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发展及华夏文明展示博物馆特色科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平台、甘肃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教育培训、教育帮扶和引领带动作用,与省内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座谈交流、联学联建等活动,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何继龄名师工作室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何继龄教授被授予“陇原思政名师”称号。立足甘肃省重点马院的优势,与省内外多家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交流 ,在选派“银龄教师”、强化基层党建以及硕博士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学院的社会服务半径,扩大了学术和实践“朋友圈”。全年承担各类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821人次,组织完成全省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评选工作,并结集形成《启智润心培根铸魂——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圆满完成2024年度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工作,为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回首2024,时光的书页上写满了奋进的故事,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西师马院”全体师生的心血。展望2025,我们满怀信心与希望 ,“西师马院”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明道信道,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时间无声,却从不辜负每一份奋斗。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2025年的晨光,为实现新的跨越,铸造更辉煌的未来再书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