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南京大学开展实践培训研修

发布者:付霞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0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821日至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南京大学开展了实践培训研修。

822日上午,研修班举行了开班仪式。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郎得明、院长史小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乾坤出席开班式,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中心主任石建军主持开班式。


李乾坤致欢迎辞,介绍了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成就以及干部培训方面的特色亮点。

郎得明作了动员讲话,他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成绩亮点,对参与实践研修的老师们提出了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把思政大课堂与实践小课堂结合起来,全身心全过程投入学习;二要学用相长、提高工作能力。要认真学习聆听,仔细查漏补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要增强团队意识,严守培训纪律,自觉遵守培训研修的各项安排和要求,加强自我管理,做自我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开班式上,胡大平教授为培训班授旗,史小宁代表学院接受授旗。

本次研修采取理论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

理论专题授课环节,共举行了5场学术讲座。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大平教授作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整体性》的讲座。他从原著对思政课教师意味着什么、学术和政治双重语境下原著的特征及阅读、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的方案以及教学研究中的原著引用等四个方面,为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读原著、悟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提供了经验参考。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周嘉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创新》为题,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历史演进,认为原理本身不是抽象的,而是结合现实需要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做到领会“两个结合”,全面把握原理体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原理阐释范式。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忠宝以《教师思维转化让学生爱上思政课》为题,从用户思维、系统思维、开放思维、新媒体思维等方面,解读了新时代思政课的讲授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解学生需求、回应学生关切。他结合自身授课实例指出,教学和科研应相辅相成,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思维转化,要坚持内容为王,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以理服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秋良教授以《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融入思政课程的思考》为题,梳理了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指出将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贯通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点。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伯平以《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探究》为题,结合自身开展翻转课堂和慕课录制的案例,从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核心内容以及翻转课堂的组织等方面介绍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从内容与形式、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以及灌输与引导等五对关系中,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


现场教学环节,全体研修教师赴中国科举博物馆、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博物院等地开展了参观学习。

研修期间,学院班子成员和系所中心负责人赴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组织科研等议题展开座谈交流,并就专业建设、学术研究及思政课教学实践等方面工作达成了合作意向。